总工作气量够14亿人采暖1.5天!我国首座海上储气库正式采气
12月7日,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冀东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冀东油田”)南堡2号人工岛上,随着工作人员打开采气井的阀门,被加压储存在地下的天然气喷涌而出,标志着中国第一座海上储气库正式进入采气期。
作为天然气“粮仓”的储气库,是天然气调峰应急和战略储备的重要能源设施。据冀东油田总经理助理刘伟介绍,因夏天需求量相对较小,天然气会被加压储存在地下约2200米处。等到冬天进入需求旺季,储存于地下的天然气再被释放出来,沿着海底输气管道输送至陆岸终端,为京津冀地区的居民带去温暖。
此次采气的南堡1-29储气库位于我市曹妃甸区海域。刘伟说,该储气库是我国第一座海上储气库、第一座油藏型储气库,设计有效库容18.14亿立方米,总工作气量10.52亿立方米,大概可以满足14亿人1.5天的冬季采暖需求。此外,注采集输海底管道和双向输气管道“大动脉”口径大、壁厚大、钢级高、压力高,分别创国内海底天然气管道和冀东油田陆地天然气管道之最。
冀东油田储气库建设可有效提高京津冀地区的天然气调峰保供能力,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刘伟介绍,到2035年,冀东油田将建成4个储气库群、15座地下储气库,建成华北储气中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市发改委能源处处长蒋斌表示,我市正在全力打造气源互补、安全、高效的天然气输配体系。“首座海上储气库正式采气,有助于满足区域天然气供需平衡要求、进一步优化京津冀地区能源结构,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保障。”蒋斌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