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个供热投诉集中小区专项治理
李义茹是石景山金顶街四区七号楼的老住户,这些年,老楼供暖成了最让她发愁的事。“冬天,暖气摸上去只是温乎,屋里一天到晚都得开着电暖器,早晚全家人披上棉袄都不暖和,老人还得再搭个小褥子。”不过,包括李义茹家所在的8个供热投诉集中小区,今年首次创新采用“包区到人”“一区一策”的方式进行专项治理。记者了解到,2022年和2023年,接诉即办“每月一题”连续两年集中治理“集中供热”问题。
30年老楼冬天冷风直灌地下室
李义茹所在的小区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大部分楼已有近30年的楼龄,尤其是7栋塔楼存在室温失调、地下室冷风渗透等诸多问题。“小区几栋高层塔楼配建有地下室,但地下室露出半截地面的窗户并未安装密封玻璃,只有裸露透风的窗栏杆,冬天西北风呼呼一吹,冷风直接灌进地下室。再加上地下室没有供暖设施,低层居民反映,老感觉脚底下一片冰凉。”北京市热力集团石景山分公司副总经理董燕京表示,由于热力站供热的热量抵不过散热的速度,所以就出现了高层住户家室温比低层住户明显偏高的情况,“高层塔楼问题最突出,楼下比楼上能低5℃左右。”
每年供暖初期,张书明所工作的北京市热力集团石景山分公司金顶街服务站总会接到不少居民投诉。“多的时候,一天就能接到10个12345热线投诉。”接到投诉反映后,热力站的工作人员总会上门为居民家漏风的门户加装密封条或是厚门帘,但毕竟治标不治本,收效甚微。
改造后体感温度能升2至3℃
今年3月,金顶街四区小区正式启动老旧小区综合改造项目。上周五,当记者来到金顶街四区采访时,改造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
“过去我们住的老楼只有内保温层,墙薄,所以冬天冷。现在不光给楼加装了外保温层,换了新的密封窗,连厨房厕所老漏水的暖气管都换成新的了。”李义茹对改造后的供暖效果充满期待。
在小区热力站旁,记者看到一根根锈蚀的暖气管堆放在墙根。用手在布满锈迹的暖气管上用力一捏,记者竟然徒手将几块锈蚀碎块从暖气管上直接掰了下来。“这管子用了20多年,都糟了。”张书明表示,部分居民家中的锈蚀暖气管已经更换为加厚镀锌暖气管。此外,小区还拆除了老旧静态平衡阀,调试喷射泵增加塔楼流量;加装了高层近端用户户内连通管,缓解垂直水力失调;完成了部分二次线改造等一系列工程。
一栋高层塔楼下,改造施工工人正在对裸露透风的地下室窗栏杆加装“阳光护板”。张书明解释说,针对冷风渗透问题,特别为地下室窗栏杆加装了既挡风又隔热的防阻燃PC耐力板,护板能够将冬季的冷风挡在楼外,进一步减少供热的热量损失。“预计10月底就能将‘阳光护板’全部安装完毕。”
这个冬天,家里能暖和点吗?面对居民的疑问,董燕京表示,改造后的小区预计这个供暖季居民家中的体感温度能有2至3℃的提升。“我们的目标是,本供暖季的举报投诉量比上个供暖季下降20%左右。”
“一区一策”找准“病因”破解难题
2022年和2023年,接诉即办“每月一题”连续两年治理“集中供热”问题。市城市管理委供热办副处长尹波表示,针对供热设施老化失修问题,2023年通过“冬病夏治”,各区和各供热单位完成了1300余项改造项目,完成了1000余公里的管线改造。同时,加大科技赋能,完成3000余万平方米即有建筑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并对接诉即办工作问题突出的供热单位开展市区两级约谈180余次,开展大排查大整治等各项检查140余次。
今年,以“践行主题教育 破解供热难题”为主题,本市对西城、石景山、海淀、门头沟、昌平、密云6个区连续两个采暖季投诉集中的金顶街四区、定慧东里等8个小区,首次创新采用“包区到人”“一区一策”的方式进行专项治理。“比如,有的小区进行了二次管线改造,有的小区则是对供热阀门管线进行了更新更换。”每个负责人深入一线进行调研,解剖麻雀、追根溯源、找准病因、因地制宜、系统治理,总结归纳出不同问题的治理举措。例如,金顶街四区小区就是在详尽分析“病因”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外加保温层、更换密封窗和老旧暖气管等措施,并由市城市管理委供热办安排了专人全程紧盯该小区供热专项治理工作。
此举也将为全市集中供热问题的治理提供可推广的借鉴模式。尹波称:“我们要求,对于改造后的小区,本采暖季的供热效果要比上一个采暖季有所改善,居民供热获得感显著增加。”